English

 您的位置:

首页新闻图片
全国劳动模范卢玉金:做区域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路人
发布时间:2025-07-28    来源: 【字体:

  卢玉金,1968年出生,高级农艺师,上海施泉葡萄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自1988从事葡萄种植以来,他始终把“依靠科技进步推动葡萄产业发展”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先后经营上海施泉葡萄园,牵头成立上海施泉葡萄专业合作社、金山区葡萄产业化联合体,用过硬的技能为推动葡萄种植规范制定、前沿技术突破、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果农致富作出贡献。卢玉金被果农们亲切地称为“葡萄大王”,先后被评为金山工匠、上海工匠、“大国农匠”全国种植能手、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中国农技百强人才、乡土人才,2025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一、低谷起步,选优品种叫响葡萄知名度 

  1988年卢玉金从浙江农学院果树专业毕业,先后在浙江富阳南四葡萄园、上海金提葡萄园艺有限公司担任技术员、负责人。2001年,经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推荐,到上海市金山区吕巷镇开始经营上海施泉葡萄园。当时,果园面积仅有50亩,棚型小、设施简陋,葡萄品种低劣,连续三年产品滞销,产品损失70%。面对艰难困境,卢玉金毫不退却。为寻找适合本地区种植的葡萄品种,卢玉金积极开展市场调研,从农产品批发市场到水果门店,从其他果园、家庭农场到各大商场、超市,而后开始逐年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引进葡萄新品种。他坚持以果园为家,以葡萄为伴,不断对引进的新品种进行适栽性试验,夏天看葡萄的坐果情况,秋天检测葡萄口感和糖度,积累第一手资料。经过数年摸索,逐渐淘汰劣质品种,培育出“申华”等20多个优质品种,逐渐在全市葡萄行业崭露头角。同时,通过采取杂交育种和加温技术,实现葡萄提前或者推后成熟。在他的努力下,上海施泉葡萄园的葡萄上市时间从3个月延长到6个月,早熟品种6月份即可上市,而晚熟品种可以持续供应到12月,当其他地区的葡萄下市后,“物以稀为贵”的施泉葡萄依然可以“傲视群雄”。 

  二、科技引领,标准化生产擦亮“施泉”品牌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种植信心大增,但卢玉金认为,当前果园面积小,难成气候,“一定要花大力气建设出一个规模型生产基地”。2007年,卢玉金联合5人成立上海施泉葡萄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施泉”商标;2010年,他抓住机遇,在上海市农委、金山区政府等的支持下,充分利用《区域特色基地项目》的惠农资金,把50亩葡萄种植基地扩大到300多亩,逐步形成规模效应,使葡萄生产进入“快车道”。 

  一是完善制度建设,制定绿色生产规范。卢玉金精心编制了一套通俗易懂、可操作性较强的《施泉葡萄高效栽培技术新规程》,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化肥农药安全使用、套袋、田间档案、产品质量检测等一系列制度,为合作社成员建立了一套标准化生产技术参考标准。同时,积极推广使用牛粪作为肥料,让葡萄保持稳定的高品质。 

  二是创新嫁接技术,实现节本增收。卢玉金自2012年就着手创新葡萄嫩枝嫁接老树技术,经过三年攻关试验,其嫁接的成株率达100%,实现当年产出新果、第二年获丰收、第三年亩增收1万元的目标,同时每亩可节约成本2500元。在合作社及全区推广后,按金山区每年换种10%计算,可节本增收 1500多万元,该技术成果荣获上海市果树效能提升关键技术奖。 

  三是升级新设备,提升智能化生产管理水平。2019年10月,卢玉金远赴日本考察,拟定打造智能化生产基地方案,在上海市农委“施泉葡萄现代化、机械化、智能化综合能力提升项目”支持下,2020年底,合作社新建了双模覆盖“8440型”连体大棚3万多平方米,引进滴水灌溉设备,进行水肥一体化灌溉;安装了自动温控系统,当达到设定温度值后,大棚会自动开启或关闭,可在葡萄管理环节节约25%的人力;此外,还购买了微耕机、打药机、割草机等果园机械。 

  卢玉金有理想、有眼界、有能力、有行动,通过促进关键技术落地、智能化管理水平提升等,带动合作社升级成为上海市郊葡萄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合作社实现年均亩产值4.5万元,其中部分新品种亩产值突破10万元,在历年的全国优质葡萄评比中,累计获得11个金奖,尤其是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合作培育的葡萄“申”字系列品种表现较好,其中葡萄“申华”更是受到市民追捧,“施泉”品牌声誉日隆。 

  三、不忘初心,联农带农走好共同富裕路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卢玉金不忘初心,秉持“一人富不算富”的理念,坚持走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 

  一是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近20年来,卢玉金坚持每年为本地区乃至外省市葡萄种植户培训技术68次,受训对象6000多人次,每年接葡萄技术咨询电话200多人次,“出诊”100多园次,及时为果农解决技术难题,挽回因种植技术引起的经济损失8000多万元。卢玉金还在葡萄架下开启了技术直播,架起葡萄种植“空中课堂”,向无法上门“取经”的果农传授葡萄管理的经验技巧。 

  二是成立产业化联合体。2021年,金山区依托上海施泉葡萄专业合作社成立区葡萄产业化联合体,卢玉金任联合体负责人,成为金山区、长三角及全国多家葡萄合作社的“师父”,向区内1500余亩基地输出“施泉”技术规范标准,辐射种植面积1.1亩;收购联合体内6个果园860亩符合“施泉”品牌标准的葡萄,统一销售,带动果农增收700多万元。 

  三是践行公益助农。卢玉金心有大爱,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先后为贫困学生、贫困职工、敬老院老人捐款捐物,总计金额30多万元,帮助陷入困境中的人渡过难关,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四、子承父业,传承技术谱写发展新篇章 

  2019年,当选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后,卢玉金就像种植葡萄那样,全身心地投身到为群众代言、尽心履职、建言献策的新天地。他提出《关于建立健全体制外农业生产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机制的建议》《关于出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的建议》,旨在吸引年轻人关注、进入农业产业,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 

  可喜的是,卢玉金31岁的儿子卢俊杰已成长为拥有8年种植经验的“葡萄种植能手”,在当地具有一定名气,现任合作社技术主管。除研究种植技术,卢俊杰和妻子还通过微店、淘宝等销售渠道探索葡萄网络销售他个人也获得了“2021年度上海葡萄达人”荣誉称号。这让卢玉金倍感慰,父子俩对金山葡萄产业未来的发展也更有信心。 

  (上海施泉葡萄专业合作社供稿,本刊编辑康晨远整理)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期刊2025年7期 

  •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
  • 信息维护制作: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
  •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霍营黄平路209号 邮编:102208 联系电话:(010)59197726 传真:(010)59197726
  • 京ICP备18016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