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是农业大县,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的东北黑土区,素有“东北粮仓”“松辽明珠”美誉。然而,长期以来的高强度农业开发,导致土壤肥力下降,黑土层变薄,黑土地面临严峻的退化问题。在此背景下,梨树县积极探索,通过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在黑土地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黑土地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一、梨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黑土地保护中的作用
(一)梨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类型及特点
1.专业大户与家庭农场。此类主体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经营土地面积较大,注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追求高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对新技术、新设备的接受能力较强。
2.农民合作社。合作社能够集中成员的土地、资金、技术等资源,统一采购农资、销售农产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还组织成员共同开展黑土地保护活动。
3.农业企业。拥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和技术研发能力,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产业化经营。在黑土地保护方面,能够投入更多资金开展科研和技术创新,推广先进的保护技术和模式。
(二)梨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黑土地保护中发挥的作用
1.促进黑土地保护技术推广应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适度规模经营模式,使得黑土地保护技术能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规模化的土地便于大型免耕播种机等农业机械作业,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因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愿意接受和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
2.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面源污染。通过合理地规划和组织生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农业资源,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污染。例如,农民合作社通过统一采购优质农资,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绿色防控技术,既保证了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又减少了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有利于对黑土地的保护和修复。
3.推动黑土地科技创新与应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市场敏锐度,能够积极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开展黑土地科技创新应用。例如,合作研发适合本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的黑土地改良剂、新型肥料等,为黑土地保护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4.增强农民保护黑土地的意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示范引领和技术培训,向周边农户传授黑土地保护知识和技术,带动了更多农民参与到黑土地保护行动中来。
二、梨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黑土地保护的实践案例
(一)梨树县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
1.合作社基本情况。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目前拥有成员200余个,经营土地500公顷。合作社业务覆盖农机服务、种植、农产品销售等领域,实现了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和产业化经营。
2.黑土地保护实践与成效。合作社积极采用“梨树模式”,即玉米秸秆覆盖少耕、免耕栽培技术,将玉米秸秆粉碎后覆盖在地表,减少土壤的裸露面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采取少耕、免耕的耕作方式,减少对土壤结构的破坏,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提高土壤肥力。经过多年实践,合作社采用“梨树模式”的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1%,玉米产量提高10%以上,节约了生产成本,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二)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
1.合作社基本情况。合作社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为一体,集聚周边村庄的土地资源,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一家综合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2.黑土地保护实践与成效。合作社除采用“梨树模式” 外,还积极探索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将养殖产生的畜禽粪便经过堆肥处理后还田,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肥料,减少了化肥使用量;通过种植绿肥作物,进一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加强对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三)吉林省新天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1.公司基本情况。公司专注于农产品深加工,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研发团队,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2.黑土地保护实践与成效。公司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合作,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订单的方式,引导合作主体采用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保护黑土地资源;投入资金开展黑土地保护技术研发,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发出一系列适合黑土地种植的农产品品种;推广应用精准农业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高效化;通过开展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梨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黑土地保护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资金短缺。黑土地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用于购置农业机械、推广新技术、开展科研创新等。然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遍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融资渠道有限,贷款难度较大,导致一些先进的黑土地保护技术和设备无法得到及时推广和应用,制约了黑土地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2.技术人才匮乏。虽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黑土地保护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性,但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在技术应用和创新方面存在困难。例如,一些农民合作社在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时,由于对技术要点掌握不够准确,导致作业效果不理想;农业企业在开展黑土地保护科研创新时,面临技术人才不足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3.政策支持有待加强。尽管政府已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黑土地保护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一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相关政策了解不够深入,没有充分享受政策带来的优惠和支持;部分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待提高,不能很好地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黑土地保护中的实际需求。
4.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在参与黑土地保护的过程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着市场风险的挑战。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市场需求不稳定,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带来了不确定性。
5.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存在利益分配不合理、合作关系不稳定等问题,影响了农民参与黑土地保护的积极性。
四、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黑土地保护的建议
1.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政府应设立黑土地保护专项资金,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补贴力度,支持其购置农业机械、推广黑土地保护技术、开展科研创新等。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低息贷款、担保贷款等金融支持,拓宽其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黑土地保护,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黑土地保护项目中来。
2.加强技术人才培养。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为经营主体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训,如组织开展黑土地保护技术培训、专家讲座等。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黑土地保护相关专业,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输送新鲜血液。建立农业技术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技术人才,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3.完善政策支持体系。进一步完善黑土地保护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政策,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提高政策的知晓度和透明度,确保真正惠及广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根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际需求,制定更加精准、更具操作性的政策措施,落地、落细、落实税收优惠和用地保障等,为经营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建立健全政策执行监督机制,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政策执行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4.强化市场风险应对。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市场调研和分析,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和需求变化,调整生产经营策略,降低市场风险。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电商销售等方式,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5.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签订规范的合作协议等方式,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例如,采用“保底+分红”方式,让农民在享受保底收益的同时,还能根据合作社或企业的经营效益获得分红,充分调动农民参与黑土地保护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农村经济管理总站)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期刊2025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