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的位置:

首页新闻图片
打造高能级农事服务平台 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发布时间:2025-01-23    来源: 【字体:

  近年来,浙江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农事服务中心建设为抓手,优化配置服务资源,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机制,初步构建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目前,全省共有家庭农场近10万个,农民合作社4.23万家,带动农户173.2万户。 

  一、集聚要素抓建设,打造五公里农事服务圈 

  一是科学布局。合理布局涉农县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和区域性农事服务中心,一心多点推进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推动形成五公里农事服务圈。2022年以来,全省已建成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51个、区域性农事服务中心112个、各类农事服务站点1000个以上。 

  二是多元投入。农事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按照三至五星三个档次,对已建成的农事服务中心开展星级认定,并给予500万~1000万元的资金补助。2022年以来,省级财政累计投入补助资金5.9亿元,带动各类资金投入超20亿元。 

  三是规范建设。印发《关于推进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谁来建”“建什么”“怎么建及建后如何管等问题。 

  二、集成功能抓服务,打造一站式便农超市 

  一是全产业链服务矩阵。在粮油作物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统一育供秧、烘干加工、农资配送、农业废弃物收集处理等多个专业服务功能。如湖州市南浔区创新农业园区+现代企业+高素质农民的星光模式,提供耕、种、管、收、储、加全链条综合服务。 

  二是人才培育和技术推广高地。全面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行动,把农事服务中心打造成培育基地。组织农业科研院校、科技特派员等与农事服务中心建立长期指导服务关系,推动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成为推广应用农业技术成果和提供测土配方、统防统治、技术咨询等服务的重要平台。 

  三是智慧农业发展平台。打造浙农码服务平台,实现对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农业资源装备及美丽乡村等多方面的数据整合与汇聚。建设浙农机”“浙农田等系列数字化应用并与农事服务中心贯通,推动农事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基本实现农药5小时送到田头、农机手3小时匹配到位。 

  三、创新机制抓带动,着力提升联农带农能力 

  一是保姆式多环节托管。围绕农业生产全过程,集成提供农机+农技+农资”“科技+品牌+数字服务一体化的综合解决方案。如乐清蒲岐农事服务中心整合绿农水稻、金穗水稻和飞防植保3家农民合作社,打造一站式服务,覆盖8个乡镇11万亩粮油种植区,用药成本降低10%,粮油每吨增收300元。 

  二是菜单式精准服务。根据农户个性化需求,提供耕、种、管、收、储等环节菜单化服务。如临海市惠丰农事服务中心拓展西兰花工厂化育苗、机械化移栽等功能,成为稻蔬轮作综合类农事服务中心,西兰花年育苗能力达6300万株、占全市30%以上,年仓储保鲜能力达7000吨,年产销1万多吨。 

  三是发包式定向服务。发挥农事服务中心资源集成优势,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如庆元县精创食用菌农事服务中心创新两头集中+中间分散服务模式,将菌棒生产等技术、资本密集型环节集中到中心,出菇管理等劳动密集型环节分散至农户,为全县2700多户菇农提供集成服务。 

  下一步,浙江省将加快构建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加快推进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推动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区域性农事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点协同发力。二是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在满足粮油作物农事服务需求的基础上,支持将特色产业农事服务中心建设纳入规划,推动农事服务向土特产富产业拓展,丰富服务内涵、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着力带动小农户联动发展。三是强化服务规范。引导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规范作业标准,制定作业环节的服务及收费标准,建立健全服务绩效评价机制,把服务小农户的绩效与财政扶持政策挂钩。努力把农事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主平台,为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更多的浙江经验 

  (本文为完善农业经营体系工作推进会上的交流材料,略有改动)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期刊202412 

  •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
  • 信息维护制作: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
  •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霍营黄平路209号 邮编:102208 联系电话:(010)59197726 传真:(010)59197726
  • 京ICP备18016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