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努康村是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江孜县热索乡下辖行政村,包括2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3242亩、草场面积8736亩,常住120户605人(包括脱贫户23户83人)。近年来,努康村党支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探索成立村集体建筑有限公司、劳务输出合作社、农机租赁合作社、富民养牛合作社、羊毛编织合作社、生态种植合作社、职业技能培训学校7个组织载体,拓展产业发展路径,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带动农户共同增收致富。
一、走村入户问民需,夯实组织基础
为提高村“两委”公信力、更好地服务努康村发展,村“两委”干部同驻村工作队一起深入调研,切实了解努康村实际情况和村民现实需求。例如,努康村村口位于349国道边上,过往车速较快,村民普遍反映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驻村工作队了解情况后,积极对接日喀则市相关部门,成功在村口安装减速带、架设测速仪,大大减少了村口因过往车辆超速导致的交通事故;同时,驻村工作队同村“两委”干部主动走访多家企业,积极争取资金对村内电力线路落地、私拉乱接、线路老化等进行全面改造,极大地便利了村民生活。由此,村“两委”与驻村工作队以务实举措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为后续村里发展产业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建筑公司挑重担,开启共富征程
努康村于2000年因洪灾搬迁至现址,住房几经重建。在此过程中,村民积累了丰富的建房经验和技术;但村民凭借所积累经验和技术外出务工,却很难找到工作或收入较低。2019年3月,努康村因势利导成立西藏江孜县怒康建筑有限责任公司,由村党支部书记拉多担任总经理,组建7个施工队,带领大家抱团发展。
在成员出资上,全村115户村民以每户5000元加入建筑公司(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出资3000元,但按照一般村民出资的5000元分红),户户出资,确保公司权益属于全体村民。在管理方式上,建筑公司采取“三级决策+总经理负责”模式,重大事项首先由村“两委”班子出台意见,然后由总经理召开公司领导小组讨论,最后经群众公示无异议后执行,既前置了村“两委”把舵领航的环节,又嵌入了村民把关监督的程序。在运营模式上,采取“施工队+大学生+阳光财务+政府监督+杜绝二包+技术人员+群众评议”模式,先后吸纳18名大学生就业,帮助全村逾300个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且工资高于在外务工。在利润分红上,公司利润采取“三三四”方案进行分配:30%作为村民分红,30%作为集体收入,40%用于公司日常运维。2019—2023年,建筑公司累计为村民分红324.12万元。
三、因地制宜育主体,打通致富筋脉
努康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积极前往拉萨、林芝等地学习取经,并立足当地高原气候、产业特点及村民生活习惯,探索成立了助力努康村产业致富的5家农民合作社。
为将劳动力从土地和牛屁股后解放出来,努康村以政府扶持为契机,先后成立农机租赁合作社和富民养牛合作社。在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率先入社的表率下,村民们打消顾虑,实现村民入社全覆盖。村内富余劳动力除在农机租赁合作社和富民养牛合作社的固定岗位务工外,剩余均通过劳务输出合作社和建筑公司实现不离乡不离土就近100%就业。南尔卡羊毛编织合作社以拓宽农村妇女就业渠道为宗旨,利用优秀双联户奖金创社,培养编织工人20余名,带动周边逾30位脱贫人口、残疾人提高经济收入。努康林生态种植合作社虽然没有经营收入,但其设置25个生态岗位并承接垃圾转运站建设及垃圾清理项目,生态效益显著,2022年、2023年共清运全乡垃圾4320次,压缩处理全乡垃圾约24吨。5家合作社形成的产业链将全村农户纳入其中,引领带动村民共同致富。从各合作社成立至2023年底,农机租赁合作社、富民养牛合作社分别为农户分红155.13万元、24.5万元(含实物分红)。
四、授人以渔强技能,提升造血动能
由于住建行业从业要求不断规范、严格,作业资格证书和定期接受培训成为行业常态,努康村内不少掌握技能的村民因没有技能证书无法匹配高报酬岗位的情况凸显。为保障和平衡全体村民权益,建筑公司出资200万元(实际认缴68.3万元)、100%持股成立日喀则市努康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职校根据现实需求,逐步发展为三级资质,培训业务范畴由住建领域(组织施工现场人员考试)向人社领域(包含民族歌舞、藏菜厨师等)拓展。2023年,职校以“飞地模式”在林芝、拉萨、阿里、山南、昌都、那曲6个地市建立分校,实现住建领域施工现场人员就地就近考试;同年,积极投资200万元成立西藏弩康劳务派遣有限责任公司,将技能培训合格的学员输送至技能对口的工作岗位,实现人社领域技能培训80%及以上的就业率。截至2024年4月,职校先后举办培训16期,结业1545人次;免费举办多期建筑行业相关业务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帮助当地农牧民掌握资质管理、证书认证等方面知识。2022年,职校为农户分红65万元。
通过政府专项政策的有效指引和建筑公司的资金托底,努康村走上了产业“造血”脱贫致富的蝶变之路。虽然其产业发展还存在诸如自给自足思想观念尚未完全转变、经营主体规范化发展迫在眉睫、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但其多元紧密的联农带农模式为努康村乃至江孜县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我们相信,在努康村党支部的引领带动下,全体村民定能充分发挥产业赋能激发的内生动力,共同助力努康村实现持续发展。
(注:文中数据均为2024年4月通过调研访谈获得)
(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农民合作社发展中心调研组供稿)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期刊2025年8期